Canalblog
Editer l'article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+ Créer mon blog
Publicité
Piece of Happiness
Piece of Happiness
Publicité
Derniers commentaires
Archives
13 juin 2013

靜心之路(3)

silent_heart03

每個人最終的渴望都是愛,我們傷害或攻擊別人,自我防衛,都是因為恐懼失去愛,目的是想得到愛,但愛可以這樣獲得嗎?以下是近日的一些簡單心得。

 

收回投射

我們以為自己愛的是對方,其實我們愛上的並非真實的本人,而是我們自己投射的結果。我們以對對方有限的了解,給予無限的自我想像和解讀,投射出我們喜愛的對方樣貌。

只要是欲望,就有執著

「我們常期望對方滿足我們的需求,如果欲望未獲滿足,就會憤怒或難過,在恐懼的漩渦裡抽不出身來。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渴望被愛,我們做的許多事(包括付出愛)其實只是想知道對方還愛不愛我們,那是我們內在小孩的需求,而它是永遠不會滿足的,胃口只會愈來愈大。」-- Paul Ferrini

「然而,你不是為了滿足我的需求而來的,你只是幫我看到自己的需求,我才能學會去滿足自己的需求,這才是你來此世的目的。當你的目的完成時,我們雙方都會因你而獲得自由。」-- Paul Ferrini

我學會與自己的感覺同在,但仍會認定那些感覺都是你挑起的。我懂得自己渴望的是愛,但仍慣於期待你來給予這一份愛。-- Paul Ferrini

人們常說「如果你愛我,就應該 . . .」,我們常將「被愛」當作是愛,期待對方應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慾望,如果因為慾望無法得到滿足就認為這是對方的錯,這其實不是愛,是自私和不成熟的個體。

很多人喜歡以受害者的角色自居,將一切推罪給別人,但這是不正確的,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平安負責,而不能認定別人要來負責我們的生命。-- Paul Ferrini

 

愛是給予,是感謝

愛必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,而不是向別人索求來的。我們的自我價值不是建立在外在條件上,不因別人是否愛我們而有所改變,當然這樣的學習一開始是困難的,但沒有痛苦,我們就學不會臣服,透過痛苦,我們領悟到生命本身就是愛,愛就是給予。

切莫將別人愛你與否視為你能否愛自己的先決條件,更別將你的信心放在愛的條件或它的外在形式上。因為所有那些,都是變化無常的,都是遷流不定的,只會隨著每一時刻的遭遇,生滅起伏不已。 -- Paul Ferrini

在你一生種種際遇裏,人們來來去去,有些人對你很好,有些人則顯然不夠友善。但無論如何,你應先肯定愛的存在,同時也試著看出,那些缺乏愛的言行背後原是一個受傷的人在哭求幫助。 -- Paul Ferrini

每一個人,來到這世上,都不是來受苦的,而是來擺脫痛苦的,然而指向歡樂之路必須穿過痛苦,那是人生旅途所提供的唯一助緣,人們在這條路上會出奇不意地與它照面,而在開始時,人們甚至不知道那是一個助緣。-- Paul Ferrini

 

成為一個個體,不期待完美

「人生的旅程,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,它的本質都是孤獨的。」-- Paul Ferrini

「生命的傷痛,每個人都必須單獨面對。」--Paul Ferrini

一個成熟的人不需要抓著任何人不放或是依賴任何人。一個成熟的人會快樂地在他的單獨裡 . . . 一個成熟的人能夠快樂的跟自己在一起。他的單獨不是孤單,他的獨處不是寂寞,而是靜心。-- 奧修

愛自己的人,不會害怕孤獨,因為孤獨給人一個更深地愛自己以及接受自己的機會。

 

愛是自由

「愛由何處來,愛向何處去,不是由你決定的,只要它來時你讓它進來,它走時你讓它離開就行了。」-- Paul Ferrini

奧修也說不要以為愛是恆久不變的,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在改變,改變是美好的,愛像微風,不能關上門不讓它流動,如果它離開,就祝福它。

兩個愛中的成熟個體就是給予彼此自由,這才是真正的愛。

 

無條件的愛

愛是給予而且是無條件的給予,惟有自己能給予自己愛之後,才有能力給予別人愛,愛也才會返回自己身上。愛是不期待要有回報的,期待回報的愛不是真愛,而是「交易」,交易就成了世界上最醜陋的事。這對我們一開始是困難的,因為我們都被訓練成不想付出,只想獲得。

與其去想如何得到愛,不如開始給予。 -- 奧修

愛無法被要求,如果它發生在你身上,感激它;如果沒有發生的話,要等待;甚至在你等待的時候,也不應該有抱怨,因為你沒有權利,愛不是任何人的權利。 -- 奧修

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無條件的愛,未必真是如此,不少父母是抱持著對孩子的「期望」去愛孩子,如果孩子無法達到他們的期望,父母會「以愛為名」作為干預孩子的藉口,或者以「因為我是你的父母」要求孩子順從,這些不是真愛,更不是無條件的愛,相反地是以對孩子加諸恐懼以索求孩子對他們的愛。

奧修認為一個人必須先擺脫父母才能成為成熟的個體,但我們都不該怨恨我們的父母,因為他們過去也是在不懂愛的環境裡被教育長大的,他們也是受害者,我們全都是在社會制約下喪失了與生俱來的愛的能力。

我認為無條件的愛確實很難做到,但最難的是「無分別心的無條件付出的愛」。對人若能做到無分別心,應該是達到聖者的境界了。

 

靜心

 奧修所有理念的核心精神就是靜心,靜心其實就是無為(non-doing)的藝術,允許事情自然發生,生命就像順著水流,隨風飄動的葉子和雲一樣,沒有慾望,沒有目標,只是享受這趟旅程。奧修承認靜心的理念來自老子的啟發,在意境上和一般人所說的不抗拒和臣服是一樣的意思,甚至更無作為。

我們喜歡安排好每件事情,將每件事變成「作為」,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慾望,我們的作為愈來愈虛偽,並將一切功勞歸給自我。藉由無為,我們才會明白生命中一切無價美好的都不是來自自己的功勞,更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,我們才懂得無為的美,才知感恩無為的恩賜。

每當讀到「靜心」二字,我總是發自內心微笑,說來巧合,心兒的本名就叫「靖心」,雖不是同一個靜字,但某種程度的意義是相似的。所以當奧修或是其他心靈成長書籍談靜心,於我就更有特別的意涵。

養育心兒的過程,我也從抗拒、埋怨到面對接受和學會臣服,甚至愈來愈體認到他是來帶領我學習成長的老師,如Paul Ferrini說的,痛苦是助緣,只是一開始我們都不明白,我是因心兒才開始有自我覺醒的。

人們常說心兒很幸福,因為有我這麼愛他的媽媽,而我更想說的是我真地很幸福,因為我知道心兒愛我的程度遠甚於我愛他,過去的我是個只懂接受拿取別人給我的愛,自己卻不太懂得付出,即使有,也都是為了期待對方回饋更多於我。像我這樣的人一直都是很自我中心的。如果每個人的人生命運都是自己選擇的,那麼我相信,心兒願意讓自己這一生受這麼多的苦,是為了引領我成長而來,這是多麼偉大的愛啊,不是嗎?

 

Publicité
Publicité
Commentaires
謝謝你的分享~~都是很棒的箴言
Répondre
J
Paul Ferrini 真的直接說中了人們常有的問題<br /> <br /> 在收回投射的部分 我有很大的共鳴<br /> <br /> <br /> <br /> 關於自我覺醒的部分 F rancine 若往後有時間<br /> <br /> 也可以去找找詹姆士.雷德非的 #1聖境預言書 來看看 這系列有三本書以第一本最精采<br /> <br /> <br /> <br /> 之前碩班老闆推薦我看的,剛開始也是有點困難 但後來從中也找到很多共鳴
Répondre
C
謝謝分享,很多好句子,像一縷微風吹過心田。<br /> <br /> 心兒的本名和靜心同音,真地很有緣呢!
Répondre
Publicit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