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nalblog
Editer l'article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+ Créer mon blog
Publicité
Piece of Happiness
Piece of Happiness
Publicité
Derniers commentaires
Archives
23 avril 2012

怎麼那麼多奇怪的研究?

6701

昨晚女兒用完晚餐回到學校了,早上例行性地進她的房間檢查有無狀況,瞥見床頭邊一本看一半的書,那是她小學畢業時,爸爸送給她的「跳出思路的陷阱」,現在是她讀書讀累讓腦筋休息的課外讀物。我會心一笑,其實我在婚前也買了相同的書,結婚後更發現那是我和先生兩人唯一重複的書。

我很喜愛這本書,當年從書上學習到的心得,在每天都有千奇百怪的最新研究的今日更形受用。現在經常可見主題無聊荒誕,結論似是而非,或是連基本邏輯都有謬誤的可笑研究。這些很可能今日是、明日非的研究報告資訊,究竟可不可信?相信是許多人心中共同的疑問。

早幾年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,先是發表一些顛覆性的醫學新知,事隔不久,又會有另一研究推翻其結論,也許錯誤的研究結果反而誤導大眾,損害了健康。因我先生曾主修統計,他簡單告訴我造成研究謬誤的原因,雖然醫學界不乏聰明優秀的專業人士,但許多研究因規模(樣數)太小缺乏參考價值外,研究過程欠缺標準化,設計研究的人經常缺乏統計專業基礎,誤用統計方法求得的錯誤結果,因此,這也是生物醫學研究經常發生無法被成功重覆驗證的情形非常普遍。
 

醫學非我專業,實不敢多言,但讓我想起1993年音樂教育界曾喧騰一時的「莫札特效應」,儘管周邊產品所費不貲,許多父母瘋狂迷信可以讓孩子變聰明而爭相購買。(窮困潦倒的莫札特一定不敢置信自己的作品可以賺這麼多錢,但可惜本人一毛也拿不到)。然而後續的研究都無法複製出相同的效應,最後「莫札特效應」被認為無效,不也是一個活生生的錯誤研究實例。事實上,我也遇過本身具有統計專業背景的人士, 卻經常以個案來支持其論點的,更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不利的因素,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因果導論。專業人士都可能會有如此疏漏而不自覺,更遑論發生在各行各業的錯誤研究機率有多高。

前幾年最常見到與食物相關的研究,比如吃某種特定水果被證明對預防某些疾病有成效,雖然我主觀相信水果是有益健康的,但先生總不厭其煩地提醒我要去看該研究背後的贊助者,經常會發現就是與被研 究的主題相關的協會。當廠商想促銷什麼產品,相關的有利研究報告就會特別密集。果然,近來,那些進口水果在大賣場很少見到,相關的研究新聞也全都銷聲匿跡了。說穿了,純粹以追求學術真知為出發點的研究因經費不足愈來愈少了,反而和商業利益結合甚至有行銷廣告性質的日漸氾濫,最明顯的例子,每每看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英國研究,就是一例。

生活在這真假資訊充斥的現代社會裡,我們不可能擁有全領域的專業知識去分辨真偽,但如能加強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,至少可以先排除掉有邏輯矛盾、刻意要誤導我們的錯誤資訊,不要輕易盲從。期許不要為片段的資訊所遮蔽,卻無法判斷出更多被隱藏的真實問題。這本跳出思路的陷阱就舉出日常生活中常見有關於哲學、矛盾、邏輯思考,機率以及統計等方面的常見錯誤並進而分析,更搭配有趣的漫畫圖釋,即使是中學生的數理基礎都能理解,是很值得推薦的。

舉例來說,最常使用的「平均數」通常是不能反映真實的數字,甚至不具意義,比如平均每個家庭子女數為 2.15人,請問有哪個家庭的子女數是剛好相符的?政府是最喜歡公佈平均數的機構,比如:國民平均薪資提高是政府施政的績效,但政府不會告訴我們「眾數(出現次數最多)」的相關資料,也就是社會上最多數人領的薪資落點,在這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時代,可以推估多數人真正領的報酬其實達不到平均薪資,而這才是社會上多數人生活的真實情形。

常常可見與子女排行相關的研究也很弔詭,比如:根據研究,家中排行老大,學業事業也高人一等,在這本書中也舉出相似的例子「為何數學家多為長子?」並指出謬誤之處,因為只要有子女,一定從長子(老大)開始,但不一定有老三、老四,因此在數量結構上,長子(老大)比例本來就是最高的。

再舉書中的其他例子,有個研究顯示某一州喝牛奶的比例和得癌症的比例都很高,因此推論喝牛奶容易導致罹癌?事實上,這州的老年人口比例也很高,癌症本來就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,因此提高了本州的罹癌比例。

統計顯示,亞利桑納州死於肺結核的人數較高,代表該州環境容易感染肺結核?事實正好相反,因為亞利桑那州的氣候有利肺結核病人,許多人選擇去那裡休養,自然提高了該州的肺結核死亡率。

研究顯示,某個歐洲城市人口大量增加,同時發現送子鳥的數量也增多,是否送子鳥帶來寶寶的傳說是真的?事實是由於人口增加,建築物的數目也隨之增加,因此送子鳥有更多可以落腳築巢繁衍下一代的地方。

許多人相信巧合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,但這本書也以機率解釋即使是在美國隨機挑選兩個人,他們擁有共同認識一位朋友的機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一,因此很多巧合的發生並不讓人訝異。

閒聊至此,還是保留更多的內容讓有興趣閱讀本書的人們自己去發掘。現在經常可見結論弔詭的研究報告,我們是否也能找出其邏輯陷阱,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,學會理性判斷,不敢說達到眾人皆醉唯我獨醒,至少做到自我保護,拒絕盲目跟隨。

Publicité
Publicité
Commentaires
Publicité